衣着朴素、笑容腼腆,一照像就脸红的小伙子,让人很难把他和英雄联系起来,他就是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112班学生刘凯——河南省第四百例、洛阳市第十五例,也是河南省2014年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刘凯是个好学生啊!你们要好好宣传宣传他!”洛阳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郭祺告诉记者。从郭祺部长口中我们得知,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捐献骨髓志愿者近十八万人,但是由于骨髓捐献的特殊性,截至目前配型成功的也仅仅三千多例!
2013年4月28日,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询问正在献血的刘凯是否愿意捐献骨髓,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12月份,北京传来消息,刘凯和一位北京某医院的患者配型成功,中国红十会很快同洛阳方面取得联系。时值期末,刘凯正忙于复习,准备考试,可是时间对患者来说就是生命!学校得知消息后,一路绿灯,为刘凯办理了一切手续,支持刘凯前去郑州捐献。
刘凯出生在河南省偃师市佃庄镇酒务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条件很困难。知道儿子要去捐献骨髓,父亲沉默了,母亲则是反复问刘凯有没有生命危险。当得知捐献骨髓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却可以拯救别人的生命时,两位老人只说了一句最朴实的话:“孩子,去吧!全家人都支持你!”
其实刘凯做出捐献骨髓的义举绝非偶然。他在参加高考后第一次献血,三年来献血二十多次。当两本填得满满的献血记录本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谁也没想到这个腼腆的大学生已经默默无闻地付出了这么多。震惊之余,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也倍感欣慰。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持续开展“小善大爱”活动,自2011年8月以来涌现出五批见义勇为模范群体,先后有22人成为“见义勇为模范大学生”。
2014年1月2日下午,学校举行了简短的仪式,老师和同学们都来为刘凯送行。他将在郑州做捐献骨髓前的最后准备,大约在1月8日进行骨髓采集。让我们祝福刘凯,也祝福远在北京的患者。这个冬天,因为有这样的温情而让人感觉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