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学生。经研究决定,继续组织开展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申报立项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以《关于开展2016年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十三五”建设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坚持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的有机结合,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我校研究生广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要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涉及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等7个方面,在专项活动中主要涉及关爱留守儿童“七彩假期”、全国农科学子助力脱贫攻坚、“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百所共建共育高校学生走进军营、“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井冈情·中国梦”、“新疆学子百村行”“天翼·互联网+教育”调研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印象辽宁梦想中国”(具体见上级团组织专门发布的通知,也可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中央官方网站上查询)等10个方面。
1. 可以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内组队,同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组队,鼓励组建博士生、硕士生参加的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团。团队规模以5-7人为宜,要求申报团队有1名指导教师。
2.每支社会实践团队只能申报一个项目,每个团队成员原则上只能参加一个项目。
3.各社会实践团队的申报项目力争体现专业优势,力求形成具有学院或专业特色、可持续建设的实践项目。鼓励社会实践项目与教师项目研究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相结合、与社会公益项目相结合等。各团队要按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调研方案和合理的经费预算。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于7月6日前评选出今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立项名单,并在研工部网站上予以公布。
通过评审最终成为重点团队的项目,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并根据项目的总数和参与人数,确定项目的资助金额。社会实践资金由学院先行垫付,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验收合格后,上交符合财务处规定的报账凭据到财务处报账,否则不予报账。同时,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鼓励各团队多渠道筹措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1.各培养单位要充分利用所拥有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为研究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
2.各培养单位要加强对社会实践团队的安全教育和保障,防止传销、宗教、邪教、非法组织等拉拢研究生参加其活动,做好前期准备,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要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校级研究生入选团队统一购买保险。所有登记注册的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需签订《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安全责任书》(见附件2),各团队填写《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守则》(见附件3)和《2016年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购买短期综合保险登记表》(见附件4),并交至所在培养单位保管。
4.项目负责人必须切实承担责任、负责活动项目的实施。在项目执行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单位的规章制度,保持通讯畅通,遇到问题及时与学院沟通解决,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各团队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总结和分享、传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大众传媒、校园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参与团中央联合中国青年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开展的“镜头中的三下乡”、“微视三下乡”等摄影、视频作品评选活动及@青春三下乡等专题线上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总结和整理文字影像材料,并将调研总结报告于2016年9月18日前报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评比,对表现突出的组织单位、优秀团队、先进个人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