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全面推广,可显著缓解养殖肉鸡肠道炎症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的产业难题,帮助肉鸡养殖业至少提高2%的经济效益。”日前,提及研究成效,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白东英的语气中透出喜悦。
白东英牵头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改善鸡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植物活性成分筛选及其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课题项目。得益于河南科技大学实施的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等改革,该项目研究成果快速在企业推广应用,每年为相关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
科技成果只有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其创新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职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困难、资产管理程序复杂、保值增值风险较大等因素,阻碍了职务科技成果的转化。
“作为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配套服务,打出了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组合拳。”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更多科研人员可以心无旁骛地将多年科研成果推向市场。
河南科技大学出台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管理的办法等文件,明确相关工作细则,并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担申请受理、遴选推荐、过程管理、评估考核等具体工作。
如何帮助科技人员寻找合作契机?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时登记汇总校内师生员工完成的科技成果,定期形成专利汇编并向社会发布,有效促进供需双方对接。
“在协商议价方面,我们给予科研人员自主权,成果完成人可自行与成果需求方协商转化方式和定价方式。”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双方协商后,根据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的不同,再报学校相关机构进行审批。
收益分配是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着力扩大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让其实现名利双收。”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转让、实施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进行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总收益的90%将被赋予成果完成人,学校仅留存10%,此举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认证评估流程复杂、转化风险高,这让一些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人员有所顾虑。如何解除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人员的后顾之忧?河南科技大学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管理办法等文件,列出10种免责情形,规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及管理、服务、决策等活动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依法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前提下,免于追究决策失误责任,给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共签订赋权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许可)合同406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新闻链接
教育部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名单
河南科技大学获奖总数居全省高校首位
日前,教育部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名单,河南科技大学以全国高校第17名的成绩刷新历史纪录,获奖总数居全省高校首位。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由教育部等部门举办,共有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经专家评审、项目公示、大赛监委会核查,共产生获奖项目4640个。
在本次大赛中,河南科技大学共斩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9项。其中,高教主赛道首次实现双金突破,分别为机电工程学院项目《智控轴“芯”,大有可“维”——国内智能轴承运维方案领导者》、商学院项目《磨创未来——国产高精度自动刷磨机生产商》;产业命题赛道获得5项大奖。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积极推动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创融合、赛课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提升师生创新能力,推动“双创”教育、产教融合取得新成效。
来源: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