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记者 楚长城)5月4日、5日,《人民日报》先后刊登《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先后展示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风采。其中,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轴承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朱定康获奖。
勤学明理,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先锋”
2018年,《科技日报》发布了35项“卡脖子”问题清单,其中两次提及轴承。朱定康彼时刚刚考入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黄埔军校”的河南科技大学,面对“国之大者”,作为轴承行业人才预备队员的他一直在思考作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预备队应如何给出青年答案?
六年前,朱定康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轴承卓越工程师”班学习,高绩点修完本科课程、本科毕业设计成绩专业排名前1%,针对《摩擦学原理》《模糊数学》《轴承性能测试分析》等进阶专业学科完成逐步突破、研究生综合测评第一、摘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朱定康踏踏实实走、一步一步来,“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是他大学生涯的底色,“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是他人生的信条,一张张设计图纸的厚度无不是他对学术热爱的深度。
“磁悬浮轴承不仅是轴承领域的技术革命,更是决定中国科技弯道超车、布局未来制造业的关键一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轴承青年,我们有使命、有义务,也必须去攻克它。”在研究生期间,为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理论体系,“以实验室为家、与实验设备为伴”成为朱定康生活的常态。探索理论难点的每一次苦思冥想、开展数据分析的每一次擘肌分理,完成项目结项后的每一次身心愉悦,为科研见过的每一次日月交替,生动勾勒出他的学业生涯。
七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朱定康和他的团队在无摩擦、高转速、长寿命磁悬浮轴承关键技术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突破。目前,相关成果已在《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ies》《轴承》等国内外期刊发表。
求真致用,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闯将”
对于朱定康而言,仅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是远不够的,如何读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无字之书成为了他新的目标。真理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真理,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技术关键,导师庞晓旭副教授和朱定康走进各大企业深度调研,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换研究意见,在上千次20kr/min以上的磁悬浮转子跌落试验求真验证中不断试错,发扬科学家精神,追逐科技强国之梦。
最终,凭借长期不懈努力,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立式磁悬浮系统高抗冲击性能保护轴承,探索出一套超高速保护轴承试验方法与抗冲击性能评估办法。
“科学研究面向什么?科研成果服务于什么?象牙塔中的科研成果终究还是需要完成转化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朱定康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国奖”佳绩。“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投入到‘中国智造’,为祖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是朱定康的郑重承诺。
七载轴承专业求学生涯,朱定康足迹遍布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大会、全国磁悬浮技术与振动控制学术会议和中国高端轴承技术学术论坛等10余场学术会议……了解产业需求、推介科研成果,行业的学术会议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朱定康常说:“每一次学术交流是观察外界,也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他也获得了全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荣誉20项,省级奖项荣誉14项,其他荣誉36项。
“勤学明理、求真致用”是他的座右铭,“心怀‘国之大者’,面向‘国之要者’”是他心中的坚守,学无止境、开拓创新是他扬帆的航标,扎根祖国、振兴中华是他不变的信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学生骨干、一名青年志愿者,他把每一个身份都诠释得闪闪发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朱定康勇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非常之勤、非常之功争做为中国制造业崛起而读书的新时代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