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域医疗领域的排头兵,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觉把改革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探索现代化医院治理之路。
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地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精准定位医疗服务需求,明确医疗技术创新方向,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型。
前瞻谋划,以医教研协同重塑发展格局。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以来,积极推动医教研一体化发展,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等多个学科授权点,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医院具备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69个,2024年完成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立项300余项,为推动医药创新、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社干教授团队和姜宏卫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彰显了医院的科研实力。
聚焦区域,以专科重构锻造核心优势。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26名,专科发展、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获得了跨越式提升。目前,医院培育建设了3个国家重点专科,获批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拥有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2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同时,医院通过学科整合与亚专业细分,以专病专科为发力点,打造了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12个大学科中心,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瞄准前沿,以平台整合提升科创能级。医院重塑科创平台,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地厅级科研平台16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9项。医院聚力科技攻关,积极推动成果转化。高社干教授团队聚焦仿生器官芯片研发,其领导的医学生物学学科群(类器官芯片)入选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培育建设名单。河南科技大学类器官芯片未来技术学院搭建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依托团队核心技术,联合相关企业,完成了肿瘤器官芯片全过程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有力推动了河南省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坚守品质,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医院以人文医院建设为抓手,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在服务提质方面,医院开展“患者满意度提升工程”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我带您去”专项行动,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同时,医院深化“互联网+医疗”模式,自2017年互联网医院成立以来,累计服务近134万人次,为患者节省挂号费约670万元,线上开具处方86.4万张,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构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
党建领航,筑牢发展“红色引擎”。医院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医院治理各个环节。医院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进“双带头人”“双创”工作,把党建工作与基层重点工作相结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管理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医院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为抓手,以体制机制优势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医院通过绩效改革推动精细化管理,建立三级预算体系,完成5大类86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改造。医院尝试开展人工智能(AI)便民智医服务项目和AI病历语音录入系统研究,推进AI病历质控技术研究,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医疗服务效能。
项目驱动,打造高效治理典范。医院将高效能治理理念贯穿于项目谋划、安全管理和智慧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制定两院区整体优化提升实施方案。医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划分责任区域,签订三级目标管理责任书,设立科室安全员,织密安全生产责任网。医院积极引入“5G+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病房、智慧安消一体化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及智慧医用气体保障系统,节约了运维成本,减少了能源浪费。
治理增效,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职工为核心”的理念,通过6S管理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达到管理人性化、环境优美化、服务温暖化、流程便捷化的效果,实现患者获得感、职工幸福感双提升和患者、职工双满意。近年来,医院接连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不断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