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近五年来我省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推介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引导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带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开设“这五年 · 匠心育人”栏目,展示我省优秀思政课教师风采。
今天,一起走进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振江的育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名有着37年的思政课教学经历和18年的学院院长管理经验的资深思政课教师,我更加坚信:只有把自己的工作与时代的需求、人们的要求、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方能更好地奋进新时代、服务师生、奉献社会。
学生眼中的我:上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思政课的二级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思政课程和思政课教师分别提出了“八个统一”和“六个要”的要求。我把这一要求转化成为自己的教学的“五大原则”:一是政治性原则,即坚守课程理想信念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属性。二是正确性原则,即要求课堂只能传授科学理论和培养正确“三观”属性。三是正面性原则,即遵循课堂教学成就为主和提供建设性意见属性。四是针对性原则,即强调解惑社会关注和学生关心问题属性。五是实效性原则,即强调立德树人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成果属性。这些原则为我的思政课能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照
思政课课堂上,我做到了“真信”和“真教”。我不仅自己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而且能以真的事业心去备真课,用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真喜欢、真触魂、真受益。另外,我特别注重情商在课堂上的运用。有一次课堂上在讲到尊老爱幼时,我感叹道:“爱幼容易做到,尊老却有困难。”我以自己父亲早年因病去世的经历阐释了古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要求同学们对老人不仅要“养且敬”,而且要时不我待。之后,我听到了部分同学们的泣不成声,也看到了大多数同学们的满眼泪花。课堂上,一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新时代意义?”一时间,教室异常安静,同学们都凝神静气地等着我为大家答疑解惑。“毛泽东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具体内容是历史的,也是新时代的,因为奠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更是永远闪烁光芒的科学方法。”说完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认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收获的不仅是同学们的认同和领导的认可,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还实现了职称的晋升。2020年,我晋升为河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岗,成为一名二级教授。
老师眼中的我:做紧扣理论前沿、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原文化领军人才
我是河南嵩县人,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嵩县地处伊河流域,拥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历史上的伊尹辅商汤、鹤鸣九皋、楚庄王问鼎中原、二程弘理学等历史典故都出自我的家乡。1979年,我的中招考试就是坐在二程祠堂的大殿里完成的。故乡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郑州大学历史系的科学历史观的奠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教育的培养,长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积淀,使我能够从历史到哲学、从现实到理论做到融会贯通,进而为我今后搞好科学研究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参加工作以来,我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充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开展科研活动:如2012年前后,针对社会思潮活跃状况,我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演革、评析、引领、消解进行了深入研究。我的研究报告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当代社会思潮评析与应对研究》获得了2022年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提出后,我对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早期探索进行研究,完成了20余万字的博士论文。2017年,针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在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论习近平治国家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2018年,《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研究》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3年10月,该项目顺利完成结项,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核心理念、框架体系、推进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专家好评,获得了优秀鉴定等级。此外,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权威报纸期刊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及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
由于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我先后成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优秀教师等。2022年,我当选为河南省“中原文化领军人才”。
省社科界同仁眼中的我:兼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
从2001年走上管理岗位以来,尤其是2006年任河南科技大学二级学院院长以来,我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和服务河南省及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省教育厅示范思政课上

在中国道路体验中心
学院管理上,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狠抓方向凝练、团队凝聚、平台搭建和学术交流。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明确了“第二个结合”的方向、凝聚建立了全国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搭建了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召开了系列的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精准有力的建设措施成效显著: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国道路体验中心成为洛阳乃至豫西地区的思政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了河南省首批重点马院和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河南省第八、九批和新一批一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办第4、第5轮学科评估中声誉良好,尤其是软科2023年的学科排名中进入了全国的前29%。
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一是积极履行咨政服务职责,担任河南省国家安全委智库专家组成员、洛阳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库成员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地方政府和伏牛山乡村振兴学院等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养培训提供建设性意见,制定规划方案。三是积极履行理论宣讲职责,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南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为地方党政军企和高校做理论宣讲100余场,获得广泛好评。
履行职责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2019年,我先是当选河南省工人运动理论研究会会长,又经过组织考察程序,当选为河南省社科联第九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我个人和单位不断进步的习习春风。党的领导是取得成就的核心要素,同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唯有扬帆奋进才能不辜负于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重托。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NL1PBrYnIcieJIkKQ8DZQ